萧先生待产记_分卷阅读1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 (第3/4页)

  抢救性发掘是最后一步,也是迫不得已的一步。所以,只有先把详细谨慎的勘探工作做好,之后的考古工作才能进行。

    萧玉穿着笨重的雨靴向后退几步,仰头看着依山而建的墓室。

    整个墓址靠在山的阳面,山脚下的外面流淌着河水,脚下的泥泞的土壤是松软的红土。

    这四周环境空旷,没有丘陵阻挡,山脉绵延。

    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山脉远扬,是个风水宝地。

    然而山洞大开,很明显这不是墓室大门而是个虚门,洞左边埋了块无字碑,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萧玉从脚底下的路边远大步走向山洞,一步八十厘米,走到洞口正是十三米。

    他两手伸进雨衣里,从裤兜掏出小小的笔记本和笔,记下数值。

    陈嘉把相机收回包里,又拿着工具每一米收集一次土壤样本。这是她的专长。

    她们作为首次调查与勘探人员,需要先清理墓址的上层遗迹,然后才能揭露出下层。

    就像刮胡子一般刮干净表面,根据土质、填土包含物等特征进行初步判断,评估其研究价值。

    再有必要的,则要下工具钻探取样,进一步评估。

    而现在这个墓址建造特殊,上下层不可分离,难以探测,连挖探方也只能在山洞外面挖。。

    她只好用最蠢而最不会出错的方法采集土壤样本,现在,这地上的土壤和从哪碎石堆里捡来的瓦片已经价值平等了。

    年轻的邱明和白新一男一女并肩低着头,一个拿着笔和笔记本在雨衣下绘出墓址的大致面貌与周围环境,一个则笔头不停,奋笔疾书记录数据。

    一般来说,墓葬地址的选择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