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怎奈卿卿动人心 第32节 (第3/7页)
女们来之前,女官已将备好的底衬、绣棚、绣针、各色丝线、金银绣线分发下去。 阿朝一进西次间,险些被这些明晃晃的绣线闪了眼睛。 女官走在中间过道上,和颜介绍道:“洒线绣一般以方目纱为底,几何纹为主,五彩丝线为绣线,涉及的针法包括散套、正戗、平针……” 京绣相比江南刺绣,前者粗犷,后者精细,前者鲜艳华丽,后者设色清雅,苏绣本已是阿朝的疑难杂症,对眼前的京绣更是一无所知。 介绍完洒线绣,女官便让一旁的绣娘演示针法。 洒线绣共有十一种绣法,像平针、回针这些常见的绣法,贵女们都已经手到擒来,复杂一些的,看两三遍也能上手cao作。 阿朝却是一个头两个大,还没看懂前一种针法,绣娘紧接着又开始讲解下一种,待十一种针法全都演示完,阿朝脑海中几乎是一片空白。 女官继续道:“各位姑娘可以先构思绣样再下针,如有未看懂的,随时可请绣娘展示。” 众人在女官的介绍下纷纷拿起手中的绣线,捻成双股,开始研究从何处下针。 阿朝也心虚地拿起绣针绣线,琢磨着绣个什么好。 她只会绣鸳鸯。 玉姑说过,实在什么都不会,把鸳鸯绣好也成。 可她扫过一圈,崔诗咏似乎有意绣菊,崇宁公主想绣锦鲤,那个圆眼的小姑娘打算绣蜀葵。 阿朝也是才知道这姑娘名叫李棠月,比她还小一岁,父亲是一名内阁学士。 午膳时阿朝给她送了些自己做的点心,这姑娘欢喜得紧。 当时阿朝还在想,这姑娘家中既非高官又非公侯,如何也能进宫陪读呢?但瑞春转头告诉她,人家的李姓,那是鼎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