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章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第2/5页)
如此成就,多亏了三个人,一个是宣太后,将自己扶上了秦王的位置,并为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是范雎,没有他和他“远交近攻”的战略,秦国不可能在列国舞台上如此游刃有余;最后一个人自然就是白起,没有他,秦军何以无敌于天下,何以打败强大的赵军? 赵军惨败,留下了40余万的俘虏,如何安置这些俘虏,成了摆在秦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白起知道,眼下的赵军的40万俘虏,每日消耗的军粮就让秦国力不从心了。长平之战几乎掏空了秦国的存粮,到如今秦军自己的粮草供给都已经十分紧张,很快就会有缺粮的危险。除此之外,赵国军卒还是个未知的隐患,是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留在军营里面肯定行不通,迁到秦国土地充斥其民,很可能会导致相互仇杀和战乱,甚至还有可能会有人暗自和赵国私通。如果放回赵国,只要赵王振臂一呼,他们必定能够被重新招募起来,三年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平大战秦军死伤过半,足以窥见赵军战力之强悍,如果他们再次被招募起来,必定知耻而后勇,成为秦军的心腹之患。 事情考虑到这里,众人心里明白,只有一种方法,才能够使秦国永绝后患,那就是——杀。 秦昭襄王虽然杀伐果断,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屠杀40万手无寸铁的俘虏。这种事情一旦做下,虽然能够极大地震慑敌人,但也无疑会留下千古骂名。于是,秦昭襄王没有知会白起,便回到秦国了。行前还留下口谕,让白起便宜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