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楚武王自尊为王 (第2/7页)
人各个族裔在当时频繁的部族争战以及强势的商朝不断挤压中向南迁移也属正常行为。 直到商末周初,季连的后人中有一支叫做鬻熊,鬻熊一面依附于当时已经风雨飘摇的商纣王朝,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新兴的周朝,为西伯姬昌出谋划策,后来在周文王的朝中成为元老重臣。这样的荣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族群地位,并在后世很长时间成为了楚国赖以生存和谋求发展的政治资本。 鬻熊的后人熊绎所处的年代是周成王时。熊绎本身立有功勋,加之祖上又是有功之臣,因而被成王赏赐一块封地,位于南方,定都于丹阳,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秭归,这就是楚国最初的雏形。事实上这次封赏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这意味着楚国作为一个诸侯国的存在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除了熊绎之外,当时共同侍奉周成王的还有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等人,这也初步体现了以周成王为中心的诸侯分布情况。熊绎得到的封地,面积虽然不大,质量却极高,首先它处于三省交界之处的战略要道,地理条件优越;其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可以说极尽地利,为楚国的生存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 然而楚国和周王朝并不是铁板一块,原因在于周王朝始终把楚国当做“蛮夷小邦”来对待,虽然承认其存在,却不给予相应的尊重和政治地位。楚国国君在天子会盟的时候只是被喊去做一些杂务,却无法列席诸侯,这之于楚国而言无疑是一种屈辱,于是楚国对周王朝心怀不满也就自然而然了。而周王朝对迅速兴起的楚国也采取提防打压的政策,甚至数次出兵劫掠征讨楚国。不过楚国羽翼渐丰,已非吴下阿蒙,在面对周王朝的讨伐时非但没有吃亏,还屡屡取胜,把周朝打得没有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