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跨越500年时空的一丝光  (第1/5页)
    大明弘治十一年,岁在戊午。    京师之地,    紫禁城。    巳时已至,今日的朝会已毕。    上朝的文武官员三五成群又层次分明,且秩序井然的向着紫禁城外而去。此时的左直道上,三名身穿一品文官朝服的老人,稍分先后缓步而行。    行进间时有交流低语,身周的其他官员皆是离着些距离,轻易不敢靠近。    他们就是当朝的内阁阁臣,大明立国百余年,经几朝朝堂演变,现在的内阁,已成为事实上的朝堂权力中心。    可以说,这三人已是当前朝堂上最具权力的三人。    只是,尽管权力已是极重,但总会有很多事无法尽善尽美。对有着极强意志又极具政治抱负的他们来说,更是觉得,还稍显不够。    “任重道远啊!”    这时,为首之人,轻叹了一声。    他就是当朝内阁首辅,刘健,年前老首辅徐公致仕,他顺位接下首辅之位。接任不到半载,理顺上下后,他越发觉着做这个首辅的不易。    右侧一人,年约50,听着刘健的感叹,眉头稍一拧后,说道:“晦暗公,非感慨之时啊,事已至此,吾等当定个章程才是!”    “于乔,首辅自有决断,勿需急躁。”左侧之人是李东阳,同为内阁辅臣,他只淡淡一笑,道:“其实,事情清晰明了,三司办案,有律法在,自会有章程,何须吾等来决议。”    于乔,也就是刚之前说话之人,谢迁,字于乔。    他有些不满意李东阳的说法,“宾之,吾等为内阁阁臣,上奉君主,下御朝臣,诸事皆需过问,怎能没有个指引……”    “于乔,过了!”    刘健轻摇摇头,打断了谢迁的说法。    有些话,做的说不得。    谢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