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200节 (第3/6页)
难之役这次大明帝国的内战,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作代表北方的河北幽云势力与代表南方的江南势力的一次较量,一次矛盾的总爆发,而朱棣的基本盘恰恰就是北地的军头、地主、豪强。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 朱高煦补充道:“如果不迁都北京,就无法在北地.囤积大量兵马。” 这话朱高煦说的隐晦,事实上的意思就是,朱棣不可能放心把主力军队放到北边,脱离他的掌控,自己在南京坐镇。 军队,就是朱棣的命根子。 朱高煦既然知道了自己被窃听的事情,有些话就不敢说的太直白。 而郑和早就知道皇帝等人此时恐怕就在隔壁密室听着,更是根本不敢乱说话。 “而此时北地已经被打烂了,原有的兵马又大量南调,肯定是需要防御北元残部的,如果不迁都北京,那么按照北元残部贼心不死的态度,很快就会频繁sao扰边境,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了太久,那恐怕.” 朱高煦不敢说,姜星火却是敢说的。 “恐怕燕云之地再次倒向胡人?” “便是如此。”朱高煦讪讪道。 这里面有个很直白的缘由,那便是燕云骁勇善战的汉儿们,其实加入游牧民族比加入农耕民族日子过得要好。 为什么? 燕云汉儿胡化严重,个个好勇斗狠、不事生产,跟河北的农家子还不一样,燕云汉儿跟着游牧民族收岁币、打草谷,不香吗? 反正燕云之地的人家,把男丁送上战场打仗,都是期待多挣些战利品和赏赐回来的,民风剽悍程度,与江南文风浓厚之地不可同日而语。 “也就是说,迁都北京,在收拢北地人心、防御北元残部、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