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 (第1/3页)
“而在这之后不久,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又证明了光具备粒子性。不止光子,像电子、原子等微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科学家又进行了一次改良版的双缝干涉实验,在这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用电子炮单个发射电子,也会出现干涉波动条纹,也就是说一个电子也能和自己发生干涉。可按理说,单个发射电子,它要么只能从左边缝隙通过,要么从右边,过程中并没有其他物质能和它发生干涉。于是就有了它是和自己发生干涉的猜测。” “研究人员又通过设置光幕报警器和超高清摄像机的方法,想要记录一颗电子是否在通过缝隙的时候自行分裂成了两个。如果没有,那单个电子通过的具体又是哪条缝隙。结果表明,只要架上任意观测仪器,电子就会只随机选择其中一条缝隙通过,这时候背景墙上不再出现干涉条纹,而是呈现出粒子的特性。然而当移开检测仪器和摄像机,则会再次发生干涉。” “也就是说,只要你尝试观测,它就是粒子。不观测时又会变成波。” “之后物理学宗师约翰惠勒重新设计了一个量子延迟选择实验,‘延迟选择’的意思就是把摄像机放置在双缝和幕之间,等到电子已经通过双缝,既定的事实已经无法更改时,再去观测它的属性。” “结果更加令人匪夷所思——刚开始,当电子通过缝隙,摄像机始终关闭时,幕上最后呈现的是干涉条纹。按理说电子已经通过缝隙,干涉条纹已经产生,事实确定的情况下,只需要进一步观测它究竟是如何发生干涉的。但在接下来的二次实验中,当电子通过缝隙后,突然打开摄像机开始观测,研究人员就发现这时候电子不再干涉,而是又呈现出粒子的状态。” “这表明,之前已经确定的事实发生了改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