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7节 (第8/9页)
酒!但如今,子嗣凋零,只剩他和老三,老三又不中用,朕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大魏后继无人吗?” 福禄眼里再次泛起泪水,愤慨道:“可这样一个残害手足,又短视的歹毒之人,陛下岂能将皇位交于他?陛下还有好些个皇孙啊,三大王的儿子,那可是入过您梦的天赐金龙啊。” 皇帝叹息:“太小了,主少国疑。左右朕还能撑一阵子,且看造化吧。” 福禄闻言,跟着皇帝一声长叹,不再言语。 皇帝缠绵病榻足足七日,谢尧誉头七过后,方才重新上朝。皇帝隐匿了谢尧誉真正的死因,对外只说因病亡故,恢复了他康王的爵位,好生安葬。 国事繁忙,皇帝不得不从丧子的悲伤中走出来,只是现在的他,稍有空闲之时,便会莫名一声长叹,心力格外疲乏。 谢尧誉丧礼后的这日下午,皇帝如旧坐在桌后批阅奏折,他将刚批完的折子放去一边,复又拿起一本。 可那本刚拿起来,皇帝便面露疑色,转头看过去,只见手里的奏折,远比其他的人厚很多,他鲜少见着这么厚的折子。 皇帝心间有些好奇,将其摊在桌面上打开,是广南西路静江府知府赵文薪上的折子。 折子里,赵文薪提到,自五年前琰王至静江府,亲见静江府百姓之苦,生恻隐之心。 琰王殿下亲力亲为,为期八个月,亲自提出并参与制定富民之策,巡遍广南西路,找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药材和农物,又打通商路,亲自督工监船,为广南西路开辟了一条切实为民考虑的富民之道。 如今五年过去,他们按照当年琰王殿下留下的政策,如今已实现广南西路的繁荣富足,银库比五年前翻了二十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