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第1/3页)
崔闾叮一声,将茶盏合上,“娇鵲可以上了。” 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早在江州宣布开办珍品拍卖会起, 这临江别苑的脑门顶上,就打上了江州衙署的标签,或者, 直接就说是江州府台崔闾为第一推动责任人,顶着各界目光,在一片诡异的沉默里, 开出这么一个经纬项目。 这等同于商贾事的活动,哪怕打着诚邀各界人士品鉴的名头, 也无法改变其搂钱的本质行为, 直接就把官商勾连的潜规则,给干到了台面上来,偏因为他这左右摇摆的身份, 而令满朝臣工闭了嘴。 古来官本位就宣扬的官不与民争利, 让利商贾行仁义之政, 乃君子立樯守则之一,故尔, 那些世家勋贵大官豪臣,没有说自己家手中的产业有商贾行径的,即便大家都知道,某某店某某楼是谁家的产业,但只要出面经营的掌柜不是绅官们本人就行,但有夫人们涉足商事的, 也一句妇人玩闹挣点胭脂水粉钱撂过。 文人, 尤其是入了官场的文人,是不能与铜臭沾边的, 他们得清高、清廉,得两袖清风, 得洁身自好,银钱这等粗鄙物,只会令他们感受到被玷污的人生格调。 是以,诸多前朝在经商一事上,都很讳莫如深,明明每个富贵门里,都少不了银钱支撑,却又将商贾事打为最底等贱行,甚有朝代为了限制商贾风气,限以行商之人三代不能以文入仕,遏制的严苛又滑稽,一副既要又要的虚伪模样。 到了大宁朝,即便有皇族鼓励,但古来官商分界点,在商贾一事上,仍存着上下鄙视链,太上皇早年的经商行径,在他们眼里就是土包子不入流之士,及至当今目下培养的一批寒门学子里,有为生活参与行商的,也会被他们蛐蛐,鄙为文坛丑事。 江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