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华娱1997 第224节 (第6/7页)
后期,日本人出场,再加几个为非作歹的桥段,体现侵略者的丑恶和老百姓的愤怒,同时也是让观众进行情绪的积累。 之后日本人让裴晏之劳军,裴晏之不肯,宁死不谄媚侵略者,双方发生冲突,日本人向他身边的人下手,在付出一定血的代价之后,裴晏之假意“屈服”,安排好其他人退路,最终和日本人同归于尽。 框架还是那个框架,但对情节做了大量补充和细致调整,剧情节奏安排的也更妥当。 说实话,聊完剧本曹轩自己都心动了,倒不是想演话剧,而是想拍一部《赤伶》电影。 其实他当初拍mv时,导演陈翰竹就说这个故事很适合改电影,剧情结构完整,也不缺高潮,而且具有极强的共情能力。 抛开情怀,《赤伶》从创作角度来说,“戏子报国”这个点找的特别好。 中国人讲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骨子里就崇尚那种家国情怀,这种舍小我而为大义的牺牲精神,为无数国人所信奉而追崇。 与此同时,“戏子”这个身份,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有点贬义性质的,更不用说是男旦。 很多人看来就是娘娘腔,阴柔斯文,娇娇弱弱,无一点男儿气概,在台上以色娱人。 这样的形象,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让人敬佩的家国情怀和舍身取义的魄力,能够制造出极为强烈的反差和冲突,继而让人感到震撼。 曹轩印象里,后世有两个类似的影视形象就颇受好评。 一个是电视剧《打狗棒》里边的二丫头(老二婶),刚出场时就是个娘炮,说话扭扭捏捏,性格也不硬气,是个弱鸡 舔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