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73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8节 (第2/6页)


    台下的十几人面面相觑。

    “太好了!”冯·诺依曼高兴道,“我就知道所有人都理解了我所说的。”

    大家赶紧一通鼓掌。

    众人走后,冯·诺依曼对李谕说:“今天来的基本都是纯数学领域的研究者,这种计算量大部分物理学家不会用到,不过我知道李谕先生的计算能力也异常出众。”

    李谕笑道:“过奖,过奖。”

    真的是过奖,因为自己的计算能力全靠有台作弊一般的计算器。

    而冯·诺依曼则是纯手算,很骇人。

    后来他参加了曼哈顿计划,是整个研究团队中计算能力排名第一的,费米第二。

    日本爆炸的两颗原子弹,第一颗叫做小男孩,第二颗叫胖子。小男孩是铀235的链式反应;而胖子换成了钚239。

    由于钚239比较活泼,所以需要精确地计算才能控制它的起爆,不然没落地就炸了。

    这个极为复杂的计算就是冯·诺依曼完成的,堪称人形计算器。

    另外,冯·诺依曼依靠自己的数学能力,还分析出了最佳爆炸高度。他发现原子弹在空中某个位置起爆,比落地后再爆炸效果好很多,这个高度数值550米是他算出来的。

    妥妥的昭和英雄!

    费米的计算能力虽然屈居冯·诺依曼之下,但也不能说人家弱。当年原子弹试验,费米仅靠随手扔出的一把纸屑,就估算出了爆炸能量的数量级。

    至于后来冯·诺依曼转行搞电子计算机,也是因为他的计算能力太出众,一不留神又成了现代计算机之父(这个称呼有好几个人共享,比如图灵)。

    李谕只能岔开数学的话题,尽量往物理上引一引:“听你的讲座,似乎想探究物理世界的本质,探究量子力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