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0节 (第3/6页)
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再造几个科学之“神”。在民国这个严重缺乏自信的时代,多几个神效果很明显。 首先要造的,是已经接近“神迹”的赵忠尧。 他的事虽然不太难处理,但李谕一定要亲自去一趟。 抵达美国,李谕立即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找到了赵忠尧。 此时的赵忠尧有些失望,但见到李谕后神色一变:“院士先生!” 李谕直接问:“实验做完了?” “做完了,”赵忠尧说,“可是……” “可是什么……” “实验的结果有些奇怪,”赵忠尧说,“硬γ射线通过轻元素时的吸收情况才与克莱因-仁科公式相符;而当γ射线通过重元素时,出现了反常吸收,实际吸收量远大于克莱因-仁科公式得到的预计值。例如铅元素,测量得到的数值比公式所给的数值大了约40%,十分反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李谕笑道,“但在科学上,说不定就是有什么新东西,就像当时的反常塞曼现象。所以应该尽快将这个实验论文发表出来。” “我估计也有新东西,可密立根教授觉得实验差距与理论预期太大,不同意签字发表论文。”密立根苦恼道。 此时的科学界传统,学生或者社会人士的论文,一般都要有一个大学教授签字才能发表,其实就相当于一种初审。 李谕来干的就是这事:“我去劝劝他。” 密立根是个相对保守的科学家,或者说他是个只认实验的人,对于未知的东西不太积极。 他能够获得诺奖,主要是他在实验方面太牛———当然,实验做得好本来就是可以拿诺奖的。很多诺奖都是当年提出理论的人获得一次,后来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