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雷人 (第1/4页)
大唐农业科技水平很低,粮食产量也就很低。大唐的主要根据地是陕西一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谷子(小米)。小麦的产量,水浇田亩产250斤左右,旱田120斤左右。谷子完全靠天吃饭,亩产不超过100斤。 其他省份的情况也都差不多。江南好一点,但是开发的地方不多,主要产粮区只有扬州一带。 唐朝此时的人口,只有大约1400万人左右,土地面积广大,因此,如此低的粮食产量,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正常的消耗。 “混吃等死”是李愔的伟大理想,可是在“吃”字的前面,还有一个“混”字。人活着总得干点啥吧?“混”也得混出个样来。 李愔自己有封地,实际封地300户,每年上缴的粮食很可怜。他在穿越过来以后,就动了提高粮食产量的念头。 他对唐太宗说道:“父皇,儿臣有办法提高粮食产量。” 富民强国是李世民的梦想,他年轻时,精研历史,曾经想过,自己要是有治国的机会,一定要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当上皇帝以后,他更加雄心勃勃,殚精竭虑,奋发图强。在他的领导下,大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大唐是建立在千疮百孔的前隋基础上的,饱经战乱。就在百废待兴的时刻,大唐内部叛乱,边患不断,还有各种自然灾害。李世民感到步履艰难。 在大唐所有问题当中,最急需解决,也最难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解决不了吃饭的问题,一切都免谈。 此时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