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节 (第3/7页)
广小麦种植。 听到吕媭提到食邑,樊伉还有点懵,待得知道樊家共有两千八百户的食邑时,樊伉不禁深深地嫉妒了。 所谓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指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盛行于周。 通俗地讲,食邑就是贵族阶级的私人小王国。 在所属食邑内,你就是皇帝。 虽然秦汉推行郡县制,受封爵者渐失封邑内的统治权,但食禄还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并且是按民产计算。 换句话说就是樊哙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刘邦起义,南征北战,刘邦是不给发工资的,樊哙的工资就来源于名下这两千八百户食邑的产出。 封邑内产量多,樊哙的收入就高,反之就低,跟周代按田邑大小区分不一样。 整整两千八百户啊! 哪怕照现代独生子女政策,一个家庭三口人来算,三口十几亩田地,一亩地照现在的生产水平也不多算,一百斤,一户人家也能有一千多斤粮,两千八百户就是两百八十多万斤粮食。 汉初承秦制,田租收泰半之赋,另有每顷刍三石、稿二石的附加税,再加上口赋及户赋,樊府每年所得至少超过一百八十万斤粮食。 照这个年代粮食的购买力,妥妥的一笔巨款。 最妙的是,樊家收取的食邑是按产量算的,有点多劳多得的意思。 樊伉顿时精神一振,暗搓搓地想着,他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 有了这两千八百户劳动力,再加上他所接受的两千多年农业知识的积累,只要每亩产量提高一百斤,樊家的收入还要翻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