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1 (第1/4页)
虽然用得多,但进来的也比之前多的多,十四当年的提议,又被拿出来讨论了。 造船,组建自己的商队出海,并且尽可能的在海外拥有大清自己的势力,得让世人都知道,海外并非是法外之地。 造船是工部的事儿,可以在沿海找一些船工过来,但必须要把他们纳入朝廷,以防外泄,同样也借此逐渐提高工匠的地位。 商队必须得是由朝廷来带头,归户部管,头几次出海,不收纳来自于民间的商队,也不收纳来自于皇室、宗室、大臣的商队,确保朝廷在其中占据主导权。 沿海的通商港口,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扩大和增多了。 还有武器,出海的船队不宜带人太多,所以要带的都是精挑细选上去的,武器装备也必须是最好的,谁都不知道海外是什么情况,甚至不知道直郡王和老八现在是什么心思。 面对这些潜在的危险,就绝对不能配备普通的武器,比如先帝曾经让人拿去给直郡王的火枪。 那些火枪,性能并不怎么样,就是大清最普通的!的火枪,压根就比不上丰台大营里用的那些,跟皇帝专用的,还有十四曾经改造过的火枪,就更没法比了。 大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想改变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这四年里,朝廷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也会继续做下去,效果还得是慢慢来,但是海外,面对那片更为辽阔的土地,也能腾出手来探索了。 四爷并非守旧之君,胤祯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是他影响了四哥,还是四哥本身就是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