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6 (第2/4页)
商队了,绝对都是人才。 雍正七年的时候,一切终于准备就绪。 初次航海,风险极大,敦郡王是主动请缨要带队的,敏郡王跟敦郡王向来都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在敦郡王请缨之后,敏郡王也请缨要跟着前去。 敦郡王善武,这么多年也没把武学放下,在兵部待了几年,去年又在丰台大营练兵。 这两个人就算不主动请缨,那也是这次出海的热门人选。 除了这二人之外,此次出海的人里,还有胤祯的一个老熟人——洪石。 洪石在雍正初年就被他调来了禁军,这些年可谓是兢兢业业,已经连升两级了,若是是再想往上升,必须得有点拿得出手的功绩。 京城一片太平,就算有几个宵小作乱,也称不上是拿得出手的功绩,胤祯瞄准了这次出海。 朝廷第一次出海,意义重大,先不说史书上怎么写,洪石能不能借此在史书上留名,但绝对可以借此再升一级。 至于安全方面,工部这边有八九成的把握。 胤祯也不是自行做的决定,这件事情的利弊和可能的风险,不必他说,洪石也明白,也愿意去搏一搏。 最后由这两位郡王带队,带着商队和大批的!的货物,还有礼部的官员,以及四千装备精良的禁军,船队上还带了两座子母炮。 船队中有经验丰富的水手,有钦天监善于推测天气的官员,有住在海边经验老道的渔民,都是为了尽量避免风险的。 在反复商议之后,大清出海的事情到底没有写信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