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混在三国当谋士_分卷阅读17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1 (第1/4页)

    那些个笨重的攻城器械组装部件的队列,自个儿才安下心来,跟吕布行在前头了。

    对史上那场著名的官渡之战,叫燕清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火烧乌巢这个致袁军断粮的逆转关键。

    这就牵扯到袁绍帐下那位身为曹cao故友的谋士,许攸了。起初是许攸的人逮着了曹cao派去许昌催粮的使者,得知曹营缺粮一时,喜得立即告知袁绍此事,催促其趁虚急攻。结果袁绍心急攻曹不愿听劝迂回在前,又有他家人在这节骨眼上因贪污被审配收押在后,许攸一气之下,干脆叛袁投曹,将乌巢是袁绍大军粮草所在的机要消息透露给了曹cao。

    有话道计毒莫过于绝粮,没饭可吃时,兵数越浩大,就越成了催命符,乌巢一丢,军心涣散,再有劫营补刀,可不就叫袁绍一溃千里?

    燕清自然不可能不从前人那血的教训里收取经验,既知粮草如此重要,就要事先加强防范。

    首先不将鸡蛋全装在一个篮子里,宁可麻烦一些,把粮仓分为四五处,哪怕一两路不幸有失,也不影响大局;粮仓皆有高顺所荐之忠诚可靠,不喜饮酒的武将把守,沿途设备有信鸽的岗哨;分出几列轻骑主动出击,滋扰袁军粮草运输线;军营看守严密,无信不得随意外出,降低泄密可能……

    至于许攸的话,有他那些个很不安分,四处惹是生非,随时要东窗事发的家人在,无疑可以设法利用一番;还有那个喜好推卸责任,坑自己队友的一把好手,史上将张郃诬陷到怒而投降曹cao境地的郭图,也是只要运作得当,不怕派不上大用。

    如此看来,跟遭了兖州大变,余部团结一心,如同铁板一块的曹军相比,袁绍军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