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0.第140章 抵达清化 (第2/5页)
较大的差异,并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标准。这也是受限于当时的航海技术和社会环境,靠海吃饭的人往往都是薪火相传,子承父业,没人会把自己吃饭的家伙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这样即便有人发现了海外的新兴航线,也不会很快在民间传播开,无形之中也降低了民间探索未知海域的热情。 穿越众的优势就在于掌握了更为详尽的海图和各种水文资料,并且有着后世制作的各种先进航海仪器,能够准确计算出船只的航线路线,不需要再用“针簿”中记录的“观星望斗法”来辨识夜间的航行方向。 当晚船队保持着三节左右的平均航速,继续向西偏北方向行进。降低了航速之后,船员们分为两班进行轮流休息,不过他们睡觉的地方也只能在甲板上,以备不时之需。有了前面闪闪发亮的领航船,各艘船上的船长们倒是因此而轻松了许多,他们无需耗费精力在黑夜中辨识航向,只需指挥船只跟住前面的领航船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领航船用六分仪测算了经纬度,得出的结论是昨天这一晚的行进距离大概只是莺歌咀至清化之间的四分之一而已。船队在天明后还不得不临时停了一次,从各条船上转移了数名严重晕船者到“飞速号”上。相较于同时代的海船,双体结构的“飞速号”在海上的航行中的确要平稳得多,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这些倒霉的人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稍稍轻松一点。 接下来的一天中船队全速前进,但在天黑之前也只跑出了不到一百海里的距离,考虑到这里离越南东岸还有大概四十到五十海里的距离,船队决定继续再熬一夜,这样就能在第二天上午抵达越南东岸进行休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