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08节 (第2/6页)
看完之后,又命人把已经在屯田司任职几个月的薛金平,叫到了京城里询问了一番。 这才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历朝历代屯田,一是解决军需,二是开荒、三则为了利用军屯,就近镇压民乱。 古代能吃饱的士兵,战斗力和士气基本上都不会差。 等运河开通之后,也出现了专门为承担漕运等差役而设置的屯田。 大周立国之初,京畿之地的屯田,名义上为一为京城十万兵丁提供军粮,二则农闲开荒。 百年过去,开荒的效果确实不错,但屯田司手里拥有的良田,别说满足十万正兵的口粮,就是让3万屯田兵自己吃饱都越来越难了。 不是屯田司手里没农田,实在是但凡开发出来的荒地变良田后,先是户部会以天下农田和赋税都归他们管为由,要走一部分。 然后勋贵、官员们,也会人上下其手给吞没一部分。 最后则是皇庄,甚至皇庄就是吞没这些农田的最大黑手。 昆明湖周围至少有1万亩的稻田,就已经被皇庄拿走了管理权。 而且开国之初,一兵丁分50亩地,到了现在也只能维持住一人7亩左右。 收获的5成粮食上交,加上还留在屯田司手里的21万亩农田,基本上都是中田、下田,亩产平均一下只有1.2石左右。 也就是说交完粮税后,屯田兵到手的只剩下4.2石粮食。 504斤粮食养活一个成年兵丁没问题,甚至比一般的雇农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