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好莱坞1980_第四十五章 直觉的含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直觉的含义 (第3/6页)

齐,继续播放了另一段影片,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开场片段。

    一只类人猿,把一根骨头抛向空中,掉下来的时候变成了一艘长条型的宇宙飞船。

    “另一个原因是,剪辑,可以挑战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如果我们全部使用希区柯克的方法,那么这样有想象力的叙事,就不能完成。

    人类上百万年的进化历史,就在这一抛,一掉下完成了。你不可能找到比库布里克更简单的表现方法。”

    “这就是剪辑的意义。”

    沃尔特·默齐就像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在电影的剪辑,录音,声音编辑等等方面侃侃而谈。

    时而引用贝多芬的交响乐,时而引用莎士比亚的二十四行诗,时而引用东方古老的易经,来解释各种剪辑和声音编辑方法。

    罗纳德听得如痴如醉。

    比如他说电影,更像古典音乐里的贝多芬。贝多芬的音乐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动态范围。可以一下子音乐非常响,一下子又很轻。

    就像电影镜头的特写和远景,可以随时切换。这在更古老的巴赫那里,是绝对没有这种上百倍响度的差别对比的。

    又比如说,他讲到电影中配乐的使用,不要提前告诉观众剧情的高潮所在。

    很多为了省事的剪辑师和声音编辑,碰到吓人的事情,就配一段古怪的音乐。碰到高兴,就来一段欢快的。

    但是人物在发现危险之前,你就配上危险的配乐,观众真正看到危险的惊吓之处,就没有这么怕了。因为他们已经被音乐提示:接下来有危险。

    在电影“教父”里,经典的麦克·柯里昂刺杀镜头。沃尔特·默齐就一直保持安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