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_第273章 上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3章 上套 (第2/7页)

而不习文么?这答案跟预估不符啊,那接下来怎么搭碴?

    陈飞扬刚把求助的目光看向李鱼,李仲轩已然道:“不过,这是我们哄瞒家里的说法。我们说要来京城科考,家父开心的很,就赶紧给了我们一大笔钱,把我们打发来了。”

    李伯皓打个酒嗝儿道:“可是,我们兄弟一拿起书来就头痛,平生志向就是做一个纵横天下的侠客,怎么可能参加科考。”

    李仲轩道:“就是!这要真考中了怎么办?一想想我们要穿上官袍,满口之乎者也,每日处理案牍文章,就叫人胆战心惊,那哪是人过的日子啊!”

    众人听了李仲轩所言,不禁面面相觑,这种冷笑话……真的笑不出来啊。

    李伯皓瞧他们脸色,放下酒杯,自得地道:“你们可是不信?我兄弟二人不喜读书,不喜拘束不假,却不是不学无术之徒。我们二人,可都是以生徒名义赴京赶考的。”

    陈飞扬是读过书的,一听就明白了,所谓生徒,指的是由官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学府)荐送来的学子,由州县荐送的叫乡贡。他们是生徒,显然是曾经就读于长安的某一官立学府。

    唐时科考应试者的生员就来自这两个方面,当时是没有由下至上,生员、秀才、举人、进士的科考方式的,当时也有秀才这个称呼,不过这种身份也要赴京赶考才能获得。

    而且当时的秀才的地位和声望是高于进士和明经两科的。因为秀才太难考,很多饱学之至也不敢考秀才,而是考进士,学问再弱一点的就考明经,谁要是能考出个秀才来,才真是小母牛坐飞机,牛b上天了。

    陈飞扬呵呵一笑,道:“那是,那是,两位小郎君乃陇西李氏高门,要谋个生徒身份,那自然容易的很。只消令尊一句话,旁人苦读一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