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百家大世疏 (第4/4页)
大胆言论。 此人乃是江陵人,出身贫寒,双亲早亡,由兄嫂供养读书,可惜此人从小多行叛逆之言,时常批判周程理学,甚至对正统儒学也颇有激烈言论,心中向往韩非子法家学说,又认为百家兴盛,乃华夏正统! 这样的人,仍在春秋战国,自然无事,甚至在前唐,也没有什么,但偏偏在儒学最为兴盛的宋朝,这不是找死吗? 石珣今年已经二十又七,却尚未博得功名,一直在东京过着清苦的生活,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京漂的底层rou丝蚁民。 据谢大海掌握的情报,此人经常出口狂言,有韩信之志,欲辅佐圣君开创万世之基业。 若不是穿越者,赵桓就将这人当做神经病了,但是从小在后世长大的赵桓,看见石珣这部《百家大世疏》后,心中不由得叫好,甚至怀疑这厮是不是也是后世穿越过来的? 心中有了计较,便吩咐谢大海道“将此人照顾好,好吃好喝供着,但是不要放出天牢,不许用刑,不许别人靠近他,每一餐都必须按照朕的规格进行检查,保证此人万无一失!” “遵旨!” 赵桓就是在找这么一个人,敢对宋朝兴盛的儒学开炮的人。 吏改可不是杀人这么简单,杀人只是竖立规则底线的粗暴手段,要在大宋的官僚中彻底换血,必须从制度和精神文化两者进行革新,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制度的革新是可以通过政治手腕和军权强制实施的,精神文化的革新才是最难的,涉及面最广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