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_第四章 云霓之于大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云霓之于大旱 (第3/5页)

    慈禧心中火热:我怎么会遇上这样一个男人?

    就这份附片的具体内容,两宫和军机认真研议了很久。

    以前朝廷剿捻的章程,无非两个字,一个“追”,一个“堵”。这个方略,关卓凡是不赞成的。捻匪飘忽,一味地追,是追不上的;而敌主动,我被动,敌人的动作又快,也是堵不胜堵。

    关卓凡以为,应改为一个“赶”字,一个“围”字。

    所谓“赶”,不求也不必追上捻匪,而是将捻匪驱向预设的地区;所谓“围”,是提前预设兵力,捻匪进入该地区后,四面合围,聚而歼之。

    这个地区的选择,要非常讲究。最好四面有山、河、海这种天然的地理障碍,捻军进去了,就很难腾挪。

    关卓凡建议,以山东寿光一带为首选。

    这个地区,北面是大海,西面是防卫森严的黄河,南面是高拔险峻的沂蒙诸山,东南呢,有一条弥水拦阻,是天造地设的“口袋”。

    如何将捻匪赶进这个“口袋”呢?

    关卓凡认为,捻匪说是流窜数省,但以现在的情势,江苏有轩军,捻匪是进不去的;安徽有淮军,捻匪也进不去;另外,既然曾国藩已经移节湖北、安徽边境,刘铭传又已入鄂,想来捻匪在湖北也立不住脚。

    于是,就剩下河南和山东了。

    关卓凡认为,捻匪到处流窜,说到底两字,“就食”而已。就是说,哪里有吃的捻匪去哪里。

    因此,“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