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五章 又一位历史大佬(5.8K) (第1/9页)
说起1 1等于几这个问题。 很多人在想到答案2的同时。 脑海中可能还会冒出一个词儿: 哥德巴赫猜想。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1 1=2和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东西。 但实际上呢...... 这个说法同样是一个传播度很广很广的误解。 1 1=2是一个公理,不需要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并不是为了证明1 1等于一个数字2这么简单。 哥德巴赫猜想的真实意义是: 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用2表示)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用1表示)的和。 比如12=7+5。 当时说陈景润证明了1+2,是指他证明了一个足够大的偶数,可以表示成或者两个质数的和。 或者一个质数(用1表示)加上两个质数的积(用2表示)。 比如100=23+7X11。 徐云上辈子认识一个数学系专业的朋友,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和徐云吐槽过这事儿。 每次在听到哥德巴赫猜想是为了单纯证明1 1=2的时候,他都有些血压飙升。 他经常忍不住会去给别人解释一大通1 1=2是定理的真相,很多时候对方还听不懂,着实令人头大——上面的那个头。 最早提到的1 1=2的文献是关于陈景润的纪实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大约是刚刚改X开放时出版的。 这部作品在纪实文学界很有名气,闻名程度不亚于《谁是最可爱的人》。 当时陈景润先生在接受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