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_第一百九十一章 打基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 打基础 (第3/5页)



    “吴处长说的,也正是我的想法。”冯啸辰接过话头,说道,“我给大家描述这样一个前景,当然不是说这些目标我们都能够实现。但我觉得,我们应当有未雨绸缪的精神,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方向,预先地做一些准备。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国家的工业力量分成几个梯队,第一梯队着重解决人民生活必须的产品,第二梯队瞄准当今世界工业水平,以赶上西方国家工业水平为目标。至于第三梯队,那就是预先布局,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异军突起,抢占世界工业的塔尖,使中国工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工业史,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不少的遗憾。遗憾之处,就在于没有人能够预见到几十年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短视的现象。有一些产业,在当年的确没有发展的能力,暂时放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能够做一些预先的布局,哪怕只是培养一些人才、积累一些经验,在未来有能力发展的时候也会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至于因缺乏基础而步履维艰。

    还有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也是非常可惜的。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因为科研人员的待遇低,许多科技人才或者出国,或者下海,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到了国企大下岗的年代,对于没有技术的工人和优秀技工,国家采取了相同的政策,导致一些身怀绝技的优秀工人沦落到靠摆摊、扛麻袋维持生计的境地。而等到经济形势好转,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大量技术工人的时候,这些优秀的技工早已丰华不再,难有建树了。

    冯啸辰此时把未来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脉络向大家铺陈出来,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犯这种鼠目寸光的错误。

    张鹤拍案道:“说得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