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旁观日常_分卷阅读5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 (第1/4页)

    了,长高了,还长了不少rou,穿上新衣服,也算得上可爱了。功臣得是刘芳,这一年,刘芳可没少教陶夏。

    言传身教下,陶夏多少都有点长进,嗯,就是有点笨,绣花这活学起来慢的不行,看来没个四五年,很难达到每月挣四五百文钱的目标。

    刘芳从来不遵守什么初二回娘家的习俗,她没事就到娘家坐坐,每天都是,两家就四百米远,喊一声就能听见,何必呢。

    爹娘还在,那就是她的家,要是真有一天,爹娘没啦,那就是兄弟家了,你看她回不回去?她还不稀得回呢。

    过年嘛,总要算一下结余的。刘芳的嫁妆田,那是算入公中的,但刺绣的收入,是自个的私房。

    这一年,她绣活做的少,但是卖价都还算不错,一共得钱五十三两二钱,三两二钱银子被她用掉了,现在也就五十两。

    绣花始终是她挣钱的大头,至于这织麻布,她虽然也再做,可是很少拿出去卖,都是自家这样那样用掉了,还有一些拿去走人情了,原料便宜,不值什么钱。

    乡下都是这样,有谁家办喜事啊的,走礼一般都比较便宜,一般都是几块布头,几个鸡蛋,或是几个铜板,真可谓是礼轻情意重。

    村里人虽说都不富裕,但是都还有那么一股子气在,人情来往上,大都不愿占人便宜,你送多少,人家就能回多少,各有一笔账在心中,村里这些弯弯道道,刘芳有时候处理起来还蛮吃力的。

    今年家里就种了三亩水田两亩坡地,水田两季下来一共打了一千多斤稻谷,撇开交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