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0节 (第1/6页)
侧耳听了听里面的动静,他问没挪过窝的老三:“里面说到什么地方了?” 贺老三白了他一眼,嗡声嗡气地道:“说到他姓燕名七,是入赘的和阳县盐商燕家,在他老丈人死了以后接手了燕家的生意。” 第82章 二合一 得到老三的回答之后,姚四立刻比了个手势。 两人于是聚精会神去听里面的动静。 “和阳县?” 风珉被这个在付大人调来的卷宗里见过的地名吸引了注意。 尽管从事发到动身来江南,中间的时间非常短促,可锁定了突破口的付大人还是在临行前调来了有关的卷宗——比如几年前和阳县被镇压下去的那场动乱。 大齐的军制使然,各州各府的守备军都非常多,每年光是军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身为靠着战功杀出来的封疆大吏,桓瑾自然明白手中有兵马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分得很清,不会像旁人那样在军费上来向朝中伸手。 因此,在景帝眼中,由他管辖的江南一直很平稳,他这个两江总督也做得十分用心。 在他的治理下,不光军务没有给国库增加负担,而且这些年还给宫中上贡了很多好东西。 风声雨声从窗外扑来,风珉的脑海中慢慢浮现出了和阳县的地理位置。 它本身靠近两淮的盐场,盐产量很高,从本县辐射到周围的郡县,历经数朝都是民运民销,自给自足。 桓瑾来到江南以后,发现这里确实富庶,但是用钱的地方也很多。 大齐推行的又是“官山海”之策,无论盐、铁都归于朝廷,于是在得知盐场附近这几个郡县还存在私盐之后,就下令改为官运官解。 这就跟当地百姓起了不小的冲突,甚至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