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0 (第3/4页)
议事殿,辽军大兵压阵定然要派人调重兵前去抵抗,只是派谁人去作战成了大家头疼的事。 整个大宋朝廷中最有名的武将就是谢知非,即便议事殿众人口中不愿承认,心中却明白只要派谢知非去就一定能抵挡辽军的进攻。 可谢知非已有攻打西夏,开疆辟土之功,若是再有抗辽之功,功高震主这样的事不能说出来,但大家心照不宣。 更何况,如此功劳必要升职,谢知非已经是枢密使,总不能升谢知非成为当朝宰相吧! 无论是议事殿中的其他人还是赵祯,心里在一开始就已决定,除非逼不得已,否则不会让谢知非上前线。 于是,枢密院副使在思考之后便提议道:“臣以为右司谏韩大人虽有败绩,但也是常打胜仗,次方让韩大人带兵也可让他戴罪立功。” 韩琦这人还算有能力,昔日在西北领军的时候也打下不少胜战。 只是这好水川口之战影响太大,当年长达一里的招魂队伍跟着韩琦,黑烟蔽日,震惊天下,如今过去还不到两年,赵祯下意识的便不想启用韩琦。将目光对准一直不做声的谢知非,这个人是最先提出辽国会扣边的人,赵祯问道:“枢密使可有人选?” 谢知非点点头:“有!” 这时候的狄青还是韩琦的部下,虽有能力却没施展的机会。虽然厌烦宋廷对武将的打压,可谢知非依旧希望在他走后,天生就有大将之才的狄青能无缝衔接,坐上枢密使的职务,因此谢知非对赵祯建议道:“臣举荐延州指挥使,狄青!” 这天下间,小人结朋君子结党,官官相护实是常态,更何况在宋朝这个优待士大夫的情况下,虽然文人相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