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4章 (第2/3页)
什么官场小说长盛不衰,因为它实际上是社会现实小说,因为最大的现实就是它。假设巴尔扎克来到我国,他也得写官场小说,只有这个能更大地触及现实,除此之外,那些什么青春小说其实与现实不沾边。” “杨总提到巴尔扎克,我觉得很对胃口,就是要用巴尔扎克那种精神来写官场小说,但是那种批判现实的态度又有点不合时宜,要收敛一下,首先得活下去,才能有所作为,是不是?”韩作家说道。 “收敛是在技巧上,该放开的还得放开,现实要广阔,揭示要深刻,事件要丰富,人物要有复杂性,不能脸谱化,高中低层次的人都要有,我相信这些韩作家是可以做到的。”杨舒力说道。 “受教了,我会记住的。”韩作家说道。 杨舒力问韩作家,如果是从1996年写起,是不是有写续集或三部曲的打算?因为要描写广阔现实和丰富人物的话,小说中的时间长度会比较短,这样只能通过出续集达成目标。 韩作家朝杨舒力伸出大拇指:“杨总真的敏锐,你是看出来了,我是有这个想法,但没有对任何人讲,我怕第一本就不行,以后的当然就没有了。” “你不要管以后的,先尽力把第一本写好,假如你小说中的时间段是96年到98年,或者到新世纪前夕,不要想那么多,把这几年写透就行。”杨舒力说道。 “好,我就把这本当最后一本来写。”韩作家说道。 在写作时间上,杨舒力还是希望韩作家抓紧,主要是“市高官”这个书名,很可能会被其他作家盯上,谁先出来谁会占得先机。 杨舒力的意思是字数达到15万字时拿给他过目,如果认可,公司先发出征订函,把书名占住。 吃完饭,两人又聊了一会,韩作家要到车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