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8章 (第2/3页)
。 杨舒力说,某场小说的确大同小异,重要的是作家对社会的了解和笔力。 杨舒力认为韩作家具有写官场小说的资本,韩作家今年44岁,在成都往东一个类似重庆的地级市工作20多年,农村和城市的生活经验都有,据韩作家自己介绍,他对当地官场运作了如指掌。 “你们看过《省委书记》这本小说没有?”杨舒力问道。 韩作家和陈海都吃了一惊,看着杨舒力,因为这本小说这个月才上市,是一位老作家写的官场小说,很受关注。 “我知道这本小说,准备买来研究一下。”韩作家说道。 “这本小说就不是我们公司要出的小说。”杨舒力说道。说完另两位又吃了一惊。 “这本小说写的时候就知道影响会比较大,而且是奔着拍电影电视剧去的,写法上很注意,很多东西都会藏着掖着,它的基调不符合我的要求。”杨舒力说道。 韩作家看着杨舒力,点点头。 “这本小说的内容,看标题就知道大概,是官场小说最基本的模式,副有问题,正明察秋毫,但过程没有那么顺利,历经曲折,终见曙光,剧终。”杨舒力继续说道。 这段话说完,三人都笑起来。 “杨总说得太对了,我就是不喜欢这种模式,所以迟迟没有动笔。”韩作家似乎很感慨。 “不,这个模式你不要放弃,它是有保证的,可以让你的小说顺利出版,你需要做的是在写作中拿出自己的东西。我刚说的这本小说,写得太中规中矩,很多东西都没触及,导致没有深度,没有亮点,读者看完觉得不真实。”杨舒力说道。 “有道理。我也是这种感觉,要写这种小说我还不如不写。”韩作家说道。 “继续,继续,我感觉要说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