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8章 (第1/3页)
杨舒力觉得这样做不错,现在很多人知道教育有问题,但很少有人能做出行动去改变,而是继续让孩子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这样的流程。 “八十年代,一个美国人类学家以拍摄的方式记录我国、美国和日本三家幼儿园典型一天中的片段,对比三种文化下学前教育的异同,我国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引起日本和美国观众的强烈不适——老师要求孩子在吃饭时不要说话;又如在积木活动课中,要求儿童成排地坐在桌子后面,根据图纸搭积木,强调老师对孩子的管。” 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育服管的孩子,这种孩子缺乏创造力,甘当螺丝钉,是杨舒力要避免的。 他们会把小孩放在一个集体的情景里被彼此观看,被权威凝视,然后不停地比较,把一个小孩跟别的小孩比,让小孩子互相去比,一定要分出你是好还是坏。 国内的学校教育是权威式教育,强调孩子要顺从,要听话,而高阶层的家长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培养孩子对自己的需求有所知觉,有一种权利感,要从小灌输自我意识,孩子将来的个体化程度更高,也更能适应新自由主义。 “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何筱芹问道。 “我们正在做一本书,针对国内所谓的好学生,因为学校有强大的社会化机制,把学生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促使很多孩子去争当好学生,殊不知这种好学生有很多问题,这本书就是讨论好学生身上的问题。”杨舒力说道。 “卢梭有个理论,就教育而言,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杨舒力说,这几个月何筱芹教给栋栋的,比他在幼儿园待几个月,收获起码好5倍,是非常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