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1章 (第2/3页)
朝”的特点首先在王朝两个字,一个王朝一本书,这本书要写出这个王朝的兴盛衰落全过程,写出其社会运行的内在规律。 另一方面在“细”字,要有很多细节,是这套书精华所在,但这些细节不是随便塞进书里,而是要为书的主体逻辑服务。 这套书的主体逻辑是王朝周期律,或者说历史周期律,王朝的兴迭更替,都是因为某种内在规律,导致它必然地走向灭亡。 有些王朝止于二世,如秦、隋,有些王朝经历所谓中兴、盛世,但仍然走入漫长的衰落阶段,经历惨烈的末世,如唐、明。 也就是说,这套书既有宏观上的把握,又有细节的铺陈,除此之外,杨舒力还有一些写作上的要求。 细节要有真实性,不是作者编造出来,而是有史实佐证,但语言风格不能太老套,要考虑到当今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但也不能是现在流行的“戏说”风格,比如“乾隆哈哈一笑,朗声说道”这种。 要在学术范和历史故事中找到一个平衡,能让十多岁的初中生和60多岁的退休老人都能看进去,这对语言的要求是很高的。 为此,杨舒力还定下了作者的年龄限制,大致在30~45岁之间,低于这个年龄段的,史实掌握不足,高于这个年龄段的,语言上可能太死板。当然,终究要靠作品说话,如果作品达到要求,是可以突破年龄限制的。 还有一个规定,每个作者只能写一部书,即一个朝代,即便他有能力也有意愿,也只能遗憾地说拜拜,杨舒力知道,对历史的解读往往是个人视角,他想让这套书的历史呈现更丰富。 第一部 书《细说晋朝》分上下两部,作者是一位原中学历史老师,他很认同这套书的规划和理念,领写了晋朝,其写作风格得到杨舒力认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