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后有个鬼_第十三章 实验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实验体 (第3/4页)

、扑灭火险、抢修管线、战争气氛浓烈,既锻炼防空队伍,检验防空措施,也使市民受到防空教育,为全市防空工作的开展作了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技术准备。

    1937年的12月份,日军占领金陵前,新街口广场中央位置放置了一枚巨型炸弹模型,意在提醒人们警惕日军的空袭,然而巨型炸弹并没有阻止日军残暴的侵略步伐,日军在金陵及附近地区进行历时4个月的狂轰滥炸。据不完全统计,自民国1937年8月15日到12月13日,金陵市遭受日机空袭达118次,投弹1357枚,死亡430人,受伤528人,房屋全毁34所,1607间。

    就在当时,防空洞可谓是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安全庇护。虽然有些防空洞现在已经闲置荒废,但是仍有许多作为纳凉之地,或者战后景点供人们参观游玩。上海陷落当日,政府发表了《告金陵市民书》,讲诉当前的紧急局势,开始疏散金陵居民。此时金陵城下,碉堡、战壕、铁丝网,工事修了一层层,城中富贵山、鸡鸣寺、清凉山等地也修建了大量战壕、地下室和防空洞,甚至蒋介石官邸的后园也挖了交通壕,直通富贵山。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而总统府内的这个防空洞,游客可以看到的有3座,一是在办公楼以东,建造于1932年凇沪抗战后的一座防空洞。当时日军飞机经常sao扰金陵,国民政府在国民政府与行政院之间赶建了一座防空洞。这个洞分上下两层,10多米深,全部是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相当坚固,即使是重磅炸弹轰炸也不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