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二章:湖西接访 (第3/4页)
们拖了几年,要交所谓的滞纳金,还要2000,我们不肯了,户口就一直拖到现在。” 老人越说越急,说着说着哭起来了。王成赶紧起身给他递了一张纸巾。 “我知道怎么回事了,您是哪个村的?”王成问。 “我是泰龙镇高台村的。领导,我是真的没办法了,才会来麻烦您。”老人赶紧解释。 “好,没关系,这样,我让我秘书给您一张名片,您收着,以后有事给我打电话。我现在给您的信访件上批字,您拿回去直接给泰龙镇派出所,让他们该干嘛干嘛!之前派出所那一批人就是我给他们搞进去的。您放心,在湖西,有我给您撑腰,这件事您放心去办,还有谁敢问您要钱,直接打电话给我,我帮您办他们。”王成说完,在老人手中的信访件上批示:着泰龙派出所帮助解决此事,王成。 集资修路是12年之前,很多乡村兴起的一种修路方式,即:政府解决一部分,老百姓集资一部分。老百姓集资这一部分平摊到每个村民的头上,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户口在村里,就必须交钱。这在那个年代,其实算得上是个小小的负担。 但这其中也衍生出不少村霸,路直接给村霸承包了,可却越修越慢,预算越修越多。政府拨款数量一定,那只能把“魔爪”伸向村民了,集资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年因为集资修路的事儿,道南很多农村大学生考公政审被挂、农村孩子上户口被拒… 后来当村村通成为趋势时,当政府部门预算花不完还要挨骂时,那些都成为历史,那些被历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