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五卷)_大明天下(48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482) (第17/20页)

,难免精力倦怠,心浮气躁,两相比较,自然偏重于首场试卷。”

    这倒与祝大胡子说法有几分相符,丁寿挑眉,“可还有三?”

    “考官为彰显才学,经义题目日益晦涩,不复洪武、永乐年之浑厚朴直,举子穷日夜,劳精神于首场空言,待二、三场实问时早已力穷智竭,如何能做得好策论,是以后两场试卷也不足以为收录之凭。”

    “其四,经义之学为儒家经典,乃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源,在世人心中分量强于其他,纵有人疾呼实学之用,亦难改人心成见。”

    人心?哼,丁寿不屑一笑,“所以这四点便是科场之弊源?”

    “还有第五,”康海伸出五指,“经义之题皆有四书五经与其传、注为据,相比较中场之‘论’与末场之‘经史时务策’,有更多凭依之处,考试官为免受人指摘,绝朝野之口实,故也乐将首场经义作为取士之凭。”

    “这是否因噎废食了,只要心底无私,俯仰无愧,何惧流言蜚语。”

    “康某如今坐在此处,不足以证明那并非杞人忧天之举么?”康海似笑非笑,乜眼看着丁寿。

    丁寿凝眸望着自己的康海,嗤的一笑,“言之有理,既然话已说开,状元公也非外人,丁某便有话直说了,听旁的考官言讲,为了榜魁之事,德涵兄曾与王阁老有些争执……”

    “不错。”康海坦言。

    丁寿拄案向康海处靠去,轻声道:“那德涵兄以为,王守溪与梁厚斋是否会有舞弊之行呢?”

    “若说王阁老重南而轻北,心中有私不假,但若说王、梁二公在取士之时罔顾国法,徇私舞弊,以jianian邪无文之徒冒名登第,康某第一个不信!”康海拍案而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