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五卷)_大明天下(46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467) (第4/20页)



    “说,怎么回子事?”丁寿森然问道。

    人群中那圆脸少年嗤的一声冷笑,“哼,官不大,威风倒不小!哎,你拽我干嘛?”

    见这位再三劝阻下仍是执迷不悟,铭钰直接气得一扭脸,“不与你说了!”

    那边伙计惊惧之下支吾半天,总算将事情说了个囫囵,“万不敢欺瞒老爷,这位客官所用实不到一贯,其余皆是那位小客官所费。”

    祝枝山一愣,诧异看向自己小厮。

    来兴更是惊愕,指着自己鼻子道:“我?你胡说八道!”小家伙突然一蹦三尺高,直接从祝枝山手中挣了出来,“我为了给老爷省钱,连荤腥都不敢碰,只吃了四小盘黄瓜,你……你这黑心的店家,诬赖好人!”声音最后都委屈得带了哭腔。

    “你点了黄瓜?”丁寿与祝枝山异口同声问道。

    来兴点头,见自家老爷一脸郑重,不觉有些慌张,“怎么啦?”

    “你可知京师此季黄瓜是何价钱?”祝枝山怅然叹了口气。

    来兴茫然地看看众人,嗫喏道:“最多不过三文一条吧?”

    跪在地上的松鹤楼掌柜抢声道:“客官说的是夏日价钱,此时间一碟黄瓜就须京钱一吊,合外省制钱足得一千文。”

    伙计也接口道:“小的恐二位客官身上带的多是外省皮钱,故才折银五两,谁想小客官一听账单便急了眼,不容小人分说……”

    大明朝的制钱有京、省之异,京师宝源局所铸之京钱又被称为“黄钱”,每文约重一钱六分,七百文即可折银一两,而外省各布政使司宝泉局所铸制钱质料、工艺、价格皆不及京钱,被称为“皮钱”,每文约重一钱,一千文才折银一两,当然这兑率也时常变化,不过照丁寿此时看来,人家松鹤楼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