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42章: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第4/7页)
官府有所需求,也必须知会中书获得批准。 朱塬能便宜行事,但还是守规矩地为此特意走了一番流程。 陶黔亲自押送过来第一批黄铁矿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些煤石样品。朱塬看过之后,别说用来炼铁,连通过烘烤加速阴干造船木料的想法都彻底打消 那煤石质量实在太差,根本不能算煤炭,只能算勉强可烧的石头。而且开采也没有临近剡江的黄铁矿方便。 还不如就近伐木来用。 说到底,依旧是成本。 就像烘烤木料。 旁观者大概会想,不就是柴火吗,满山坡都是啊,砍来用不就得了? 问题是,砍柴也是有成本的。 这年代柴火就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商品,还有专门砍柴为生的樵户。即使朱塬可以动用民夫,民夫不是永动机,也要吃饭,同样是成本。 朱塬与姚封仔细合计过。 建造烘窑,每一座窑洞堆料不能太多,否则受热不均匀,按照一洞十料木材计算,小火慢烤,每天消耗十捆木材,每捆木材10文钱,木料不同烘烤时间也不同,平均算两个月,60天,那就相当于每一料木材,增加了600文的开支。 这还不算木材本身开采运输的成本。 同时也没有考虑因为火候掌握不当导致木料干裂报废的损耗部分。 因此,还不如直接按照平均每料1000文的价格从民间收购。 总而言之,任何一件事,如果太折腾,把一块豆腐做成了rou价钱,哪怕短期可以权宜,也不能长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