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0 (第1/4页)
引导下,有条不紊地走向正题,很多新型概念的研究者也纷纷上台,展示他们的成果。 智慧城市、网络心理、大数据犯罪预测,蒋思明作为网络行业的佼佼者,从中敏感地嗅到了不少商机,全程听地比林岑还要投入。 坐在他旁边的林岑,自然是感觉到了。他也不知道脑子里哪根筋搭错,主动对旁边人开口,问道:“有兴趣?” “嗯?”蒋思明带笑侧头,靠近林岑,“还可以,你不喜欢?” “有启发,一些概念很新,研究方法也很独特,或者说是科学。” “科学不好吗?” “不是不好。”林岑正襟危坐,斟酌措辞,“现在所有学科的大趋势都是追求科学,科学的红利很好,发文章,上会议,或者成果转化。” 蒋思明:“对,有一些很有潜力,甚至很扁平化、商业化,投入生产中的损耗也小。” “但这就是问题,社科类是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也不可能忽略哲学背景。把所有的理论都摊平,用数据和科学来解释,这件事儿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是盲目的科学崇拜。” “数据掩盖了太多深层次下的真正原因,统计上的显著和趋势,并不严谨。所以我不喜欢数字人文这个大命题,为了追求大数据和建模出来硬拗出来的社科,本身就是为了谄媚信息化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我更喜欢最朴素的社科理论,基于哲学性的思考,一点点推进理论到闭环,再去验证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和现实,这是比单纯的无脑数据更为有意义的存在。” 他的话很主观,甚至是和会议科学严谨的大前提格格不入,但蒋思明从他说第一个字起,就一直难以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这样的林岑,十分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