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1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7 (第2/4页)

一些,尤其是胡卫东还改变了一些原有设计,最快也要到明年年初才能正式投产,而且考虑到原料供应的问题,根据地优先发展的还是采矿业。

    p

    第一百三十四章 根据地建设(下)

    中原根据地现在有了李四光、谢家荣、丁道衡等多位优秀的地质专家进行理论指导并亲自实地勘探,又有孙越崎这个优秀的矿业管理者主持建设,上层建筑完全是世界一流的配置,再加上根据地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胡卫东还凭记忆从勘探计划书中挑选了一些历史上找到大矿的地点作为勘探的重点,使得效率进一步提高,这几个月里豫西矿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其中铁矿因为没什么大矿的缘故,建设的速度反而显得特别快,铁矿石年产量当年就突破了二十万吨大关、次年更是一举超过了一百万吨。

    而煤矿则因为储量极其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呢?日本自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直到二战结束,十几年间一共从东北采走2亿多吨煤,而中原根据地的煤炭储量足有好几百亿吨……),胡卫东考虑到长远影响,优先建设大中型煤矿,所以速度比铁矿慢一些,但后劲无疑更强,以目前中国的发展水平,如果豫西的煤矿能够充分开发出来,供应全国都只需要一个零头。

    此外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只有炼铝业发展不起来,事实上中原根据地铝土资源也相当丰富,炼铝必需的重要辅料冰晶石的最关键生产原料萤石同样很多,但是炼铝只能采用电解法,耗电量十分惊人,别说中原根据地,就算将现在的全国电力集中起来。也一样吃不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