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5章 (第2/3页)
的人家挨个数了,顿时觉得头疼,这样下去说不得也需要十天半月。看来,只能一日跑几个府邸,不留宴,大致打个照面罢了。 突然,他想起康熙赐下的字,因方才高兴,塞在腰间还没看,忙抽出来打开。 “‘孚若’,这两字出自《易经》‘而不荐,有孚颙若’。呵呵,看来万岁爷对颙儿还是却是恩宠不凡。本朝世家子弟,父子两代,或者祖孙三代同朝为官者不乏其人,像颙儿这般,让万岁爷这般照顾的又能有几人?”庄先生看着眼下的御笔手书,笑着说。 曹颙却是有些哭笑不得,来这世上十年,其中九年在读书,这《易经》也是通读过的,“而不荐,有孚颙若”并不算是好话,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对于祭祀这类的大事,虽然表现出虔诚,但只洗手而不上贡;对于那些信守承诺的人与事,好像很是仰慕,但是却不去学着去做。不过,若是反过来讲,也有处事谨慎,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之意。 不过多了字,曹颙还是心里有些怪怪的,时下人们应酬称呼都是称字,以后他就是“孚若兄”或者“孚若”弟、或“孚若贤侄”什么的。 接下来的几日,曹颙忙得马不停蹄,除了交代户部的差事,就是拜会亲戚朋友辞行。平郡王府、淳郡王府、觉罗家、兆佳家、完颜家、宁春家、马侍郎家、孙家这些自不必说,还有雍亲王府、十三府,辅国公鄂飞府,姑父富察家。当初在侍卫营的长官同僚与户部的长官同僚,也要拜会几家。 对于曹颙将要外放之事,各府反应不一,像七阿哥与平郡王,因先前就听曹颙提起,虽然并不反对,但是也没想到这么快。七阿哥原主要是舍不得女儿远嫁,才挑了在京的曹颙,原还指望他们在京多待些时日,谁知道曹颙这么快就外放了,他多少有些失算之感,但总的来说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