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兰_满翅蓬山雪(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满翅蓬山雪(三) (第4/7页)

臣父子看得极重。他终究是外人,纵是一个人去了,也没甚话说。但是,宋桓在,就全不一样了。

    “怎么啦?心不在焉的,问你同我一起回去么?”宁良玉的沉默令他有一点忐忑。翰林院的时候,他们也常常在中秋和年关的时候回乡。彼时刚刚入朝,两人皆心性未定,就是闲不住。算起来,宁良玉父母早已亡故,回他家中又算怎么回事呢。宋桓怕他推拒,细思这几日两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觉得宁良玉也未必抗拒自己,如此反复琢磨,也不见眼前人回话。他无奈之下,叩了叩桌案。

    宁良玉并未回神,直到宋桓骤然点他的眉心,这才反应过来,赶忙点头,心道:届时称病告假两天,等宫里知道,我人都走了。

    宋桓见他颔首,笑着说:“既如此,等过了年,我就给父亲写信。”

    小小的红泥炉,烧着一柄铜壶,温着新酿。

    宁良玉持着瓷盏,脸颊腾起醉意的红晕,浑身都暖了起来,眸光变得格外温柔,静静地看着宋桓,听他讲军中的细碎琐事。行军途中遇见的老妇人,听说他们是陈老将军麾下,热忱地挑了一担两大瓦罐的雀酢,是用酒糟、五香腌制过的,一打开盖子就香得很。他们吃淡而无味的干粮多日,见了这小食一个个都馋不住。最后还是陈将军的侄儿作主,不能白拿,给银钱对方也不收,便遣了几名兵卒去她家中,见着事就做。

    对于打仗,朝廷忽冷忽热,民间却是热切得很。先帝休养生息了四十余年,也俯首称臣了这许多年。绫罗绸缎,宗室女子统统都送过了,依旧无法阻挡外敌的野心勃勃。最后还将他自己也挟去了。今上的心思,朝中也大都明白。于是这打仗便也成了门学问,怎么打,胜到什么程度。这个道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