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393章:明朝那些事儿(继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3章:明朝那些事儿(继续) (第3/8页)

信任,并极端仇视贪官污吏。

    但洪武年间清丈土地,兴修水利,奖励农耕,减免赋税,杀减贪风,改良吏治,使老百姓得利受惠。由此可见,朱元璋是“独夫”而不是“民贼”,即使将所有权力集于一身,却也没有做出什么祸国殃民的坏事。

    但是,朱元璋最惨重的失败在于,他别出心裁且身体力行地想要证明既当“独夫”而又不当“民贼”的政治路线,却被事实彻底否定了,因为他的儿子篡夺孙子的皇位,而玄孙轻敌冒进致败军覆师,还做了俘虏。

    其实,明朝自“洪武帝”朱元璋开国以来(西元1368年在江苏南京称帝),至“宣德帝”朱瞻基当政,已经前后延续了5代。中间除了“建文帝”朱允炆因为强行削藩,动了其四叔“燕王”朱棣的“奶酪”,让后者在恼怒之下起兵造反,并被朱棣借“靖难之役”强行推翻并取代之外,其他皇帝基本上也还算是个个都有所作为的。

    首先,朱元璋在江苏南京称帝后,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接着发兵北伐,用武力推翻了蒙古人建立的“大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为“大明帝国”以后的岁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乃有目共睹,不必多说。

    “燕王”朱棣在成功夺权上位后改年号为“永乐”,并在位期间继承其父朱元璋“八征漠北”而“五征漠北”,并全力支持郑和五次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和友谊,固化了明朝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与此同时,号称“成祖”的朱棣也完成了以“礼部尚书”兼“首辅大臣”解缙为首编撰《永乐大典》的工作。

    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了《永乐大典》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