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35节 (第3/7页)
,随口问问他们国内的情况,那是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毫无察觉地说了个干净。 除了商业,农业也是他关心的重点,赵骏在杭州城外四处走访,视察了安溪、赤岸、临平、长安等杭州周围数个村镇。 了解这里的土地兼并情况,摸清楚农民现在遇到的困难,亲自下地,看看南方农业的生产力如何。 作为从小长在南方农村的孩子,江浙地区的农业发展其实让赵骏并没有觉得有多发达,稻田里的种植间隔远比不上后世,早稻结出的稻穗也比后世的稻穗少了许多。 不饱满、成米少、稻苗矮都是问题。 要知道宋代一亩跟后世一亩差不多,约等于0.91后世亩。 根据范仲淹在给赵祯的奏议《答手诏条陈十事》中可知,当时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 宋时一石大概是50.2公斤,即便以三石计算,每季度宋代一亩产量其实相当于后世大概一百五十公斤左右。 而后世基本上已经能够做到普遍一亩产稻五百公斤以上,超级杂交稻能达到亩产一千公斤。 因此后世一亩产粮,至少是宋代的三倍,双方生产力差距,显而易见有多大。 这还是产粮比较高的南方。 若是北方,一亩产粮基本在二石左右,约六亿亩耕地,要养活全国近亿的人口,还要准备打仗,底层百姓的生存压力就非常艰难。 而且很多百姓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都是成为地主的佃户、长工,一旦灾荒年月,饥饿横行,是最真实的写照。 赵骏这一路看的就是这民间疾苦,处理那些贪官污吏,便算是在为将来改变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