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34节 (第6/6页)

 李焘、孙友同、刘秉严等人于去年下半年出发,出使高昌与黑汗,最终帮助狄青顺利拿下整个西域。

    消息传回来,振奋人心。

    虽说这中间还是出了意外,让李焘身死,然而不提李焘身后朝廷会有多么大的奖赏,对他子孙后代与家人的帮助有多大。

    光这名留青史,就足以让许多求名之人欣然向往。

    因而其余使节团很多都兴奋不已,他们都是自愿报名,也都知道这一趟可能充满危险。

    不过危险也存在了机遇。

    或者自己回来,加官进爵。或者死了回来,那也无所谓,让子孙门荫。

    以往大宋数万官员,科举考试每年一百多名进士自然是含金量最高,但同样对于广大中下级官员来说,门荫才是主要上升通道。

    然而,如今大宋开放了更多的取士通道,制科、吏科、学科等等,门荫取士的数量越来越少。

    谁都知道,朝廷越来越偏袒制科、吏科和学科,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公务员考试。制科可以理解为专业人才考公,吏科是临时工考公,学科是大学毕业生考公。

    聪明人已经能够想到,以后大宋很有可能取消门荫,自此科举成为最高级别考试,制科、吏科、学科则成为略差一级的考试。

    并且大宋对学历也愈发看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特别是高等大学文凭,基本上考学科往往十拿九稳,甚至是考科举都有额外加分。

    因而门荫只会消失在历史长河,除了对大宋有巨大的贡献以外。

    本身出使的只是礼部和外交部下级官员,自己上升空间有限,子孙后代也不一定能考中,为了自己和子孙博个前程,那自然从者云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