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34节 (第2/6页)

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翌日。

    汴梁日报,就刊登了这份《少年中国说》。

    无数看到这篇文章的人,纷纷击节称赏,拍案叫绝,为鲁迅先生的文笔与壮志喝彩。

    这亦是如今大宋的一个缩影。

    在文化方面,科学的兴盛与古人的思想发生碰撞,势必带来观念上的变化。

    汴梁作为首都,走在了科学的前沿,因为皇帝痴迷,知院宣扬,百官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开始成为了科学的拥趸。

    毕竟科学与儒家思想并不冲突,也不会动摇百官的根基。

    上行下效,科学之风很快在民间盛行,也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

    新学之说喧嚣尘上,犹如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大宋开始生根发芽,向全国各大城市蔓延。

    所以赵骏在报纸上批判封建礼教,批判官僚主义,批判一些不好的思想。又赞扬科学发展,赞扬崇尚新学,赞扬好的思想。

    像这样的文章也能够被世人接受。

    而相对应的,便在广大农村以及县城地区在这方面依旧保守。

    那里是封建礼教与传统古板思想的核心区域,很多人接受不了,对新学与科学不屑一顾。

    但文化新浪潮不会因为落后保守地区的不接受而停下。

    只要皇帝依旧痴迷科学,知院依旧高举科学大旗,科学持续给人们带来新的变化,那么新文化运动就会一直保持不变地开展下去,并且深深影响每一代人。

    如此再过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等这样的思想如浪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