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27节 (第4/6页)
高中则又新成立了一所,以前的汴梁高中改名为开封第一中学,新成立的则是二中,恰好在南城外。 他们看到很多跟自己同龄的人穿着蓝白色的校服,上面印着开封二中的字样,一個个笑逐颜开,骄傲自信地从火车站附近走过。 这些学生也值得骄傲。 汴梁高中是在景佑四年就已经开设,十六年过去,早已经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其中就有不少人参加科举,或者考入汴梁大学。 而作为新成立的二中,不管是教学质量还是生源质量都没有因多一所学校而下降,依旧非常严苛。 学校不管出身,只管成绩和能力,在整个汴梁只有两所高中的情况下,他们能够考进去,本身就代表了天之骄子,是万中无一的天才。 即便以后考不上科举或者大学,毕业后就已经算是知识份子,去其它地方的小学初中当个老师,或者去工厂当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亦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就如同后世建国初期,有个初中高中学历就已经是凤毛麟角的高级人才一样,在基础教育还没有普及的大宋,高中学历同样已经非常可观。 除了科举以外,那些贤良方正和吏考之类的特科,同样的分数,有初中或者高中以上的学历,往往就是择优录取的对象。 至于大学学历,不仅仅能在这些考试当中加分,在科举当中也很有含金量,相当受重视。 所以这些学生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苏轼看着那些同龄人不由得露出羡慕的神色,他的老家眉州跟汴梁比起来,与乡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