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2010:我加点做大佬 第478节 (第4/5页)
一场及时雨啊。 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沪城电网的最高负荷从1950万千瓦飙升到了3140万千瓦,增长率高达60%。 为了堵住用电缺口,我尝试过火力、风力、水力和太阳能发电,但对比供需关系,尤其是7、8、9三个月的高峰期,依然相形见拙……” 孟俊民一坐下来,便打开了话匣子,倾倒内心的苦水。 沪城作为大华区的经济中心,工业用电量极大,几乎占到电网负荷的84%,一到峰值期,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 保生产还是保民生? 这个问题很难抉择,对居民限电,会影响普通人的生活,烈日炎炎的夏日,没了空调,一夜都无法入睡。 让工业自降负荷吧?又会影响生产发展,破坏营商环境。 排在最前面的用电大户,不管是沪汽还是沪钢,都不是他惹得起的。 所以,他只好在“开源节流”上动脑筋,首先要求宾馆、网咖、室内商业广场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度;其次主推阶梯式电费价格,增强居民和工厂的节约意识;最后在重明岛的渔村,搞了一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换言之,就是在水塘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板上发电、板下养殖,但在面对300-500万千瓦的缺口时,16万千瓦的容量简直是杯水车薪。 一方面沪城寸土寸金,用来建造太阳能发电站的可用土地并不多;另一方面,原先的光伏板转化效率太低,仅有18%-25%。 而夸父能源生产的新型光伏电池,转化率竟然可以达到50%左右,足足提升了一倍有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