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霍格沃茨开除了?_第七章 芙蓉:罗夫,原来你是个色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芙蓉:罗夫,原来你是个色狼! (第2/5页)

,三人路过一块落地式大摆钟,白色的钟盘上镶着记时用的罗马数字,一长一短的时针在白底上显得格外分。

    罗夫停顿片刻,继续轻声道:

    “在十六世纪,罗马天主教内部又兴起一场宗教改革。”

    “这场宗教改革,肇始于德国,由神父马丁·路德发起,并迅速燃遍几乎整个欧洲。”

    天主教宗教改革的导火索也很简单,那就是教会内部的高度腐败。

    在基督教义里,人天生带有原罪,一生都需要赎罪,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等于帮大家赎罪。

    所以,只要信耶稣,就可以赎罪得救,在末日审判时被上帝称为“义人”。

    为了赎罪,后来直接衍生出了赎罪卷。

    它最早出现在第一次十字架东征期间,当时的教皇乌尔班二世,为了让十字军加强宗教信仰,他宣布所有参军的人,可以获得减免罪罚,并放赎罪券。

    到了十六世纪,赎罪卷已经被滥用,成为教会敛财的重要手段。

    教皇想修个豪华教堂,没钱怎么办?那卖点赎罪卷吧!

    当然了,教会怎么能说“买卖”这么俗的词呢,得用“自愿捐赠”来描述。

    对于信徒来说,想要赎罪,那就得氪金,你氪得越多越有信仰,主越保护你……颇有种我佛渡不渡穷比的既视感。….甚至为了带动贫苦大众捐钱,教会还会让当地有钱的富豪先捐赠,事后七三分账就是了。

    只能说,嘴上都是教义,心里都是生意。

    “马丁·路德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出‘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真诚信仰上帝就能得救。”罗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