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此路不通 (第7/9页)
路上去了。 王文川的那个办法,虽然天下骂声汹汹,也害得不少农户家破人亡,但好歹是断断续续地坚持了十年,而且毕竟是让国库充盈起来了。 国库充盈之后,好歹也在西北打了几次胜仗,夺回了一些土地。 虽然后来这些土地都被当权的保守派给送回去了吧,但国库里的钱粮也总算是给齐朝续命了一段时间。 而楚歌呢? 一番cao作猛如虎,不到一年就被撸,而且也没给国家带来收入,更便宜了中间那帮龟孙子。 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底层的农户没骂他,但是……改革本来就是挨骂的,不挨骂这能算是什么功绩? 关键还是得把事情做成。 “这样搞的话,岂不是陷入一个死循环了? “搞无息贷款、不做业绩审核,结果是国库更加空虚,国家的粮食被各种蛀虫给中饱私囊,很难分到农户手中; “定一个比较低的利息,官员们也总会想办法给抬上去; “定20%的利息,再加上一些风险控制,虽然确实能把青苗法的借贷收回来、给国家增加收入,但必然会有官吏过度执行,害得一些农户家破人亡…… “无解啊!” 楚歌此时的感觉,就像是独自一个人走夜路。看到一个岔路口,其中一条路上写着“此路不通”,于是去走另一条路,走完发现也是个死胡同。 “所以,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 “不论什么样的政策,到了底下,都有人唱歪经。 “王文川原本的政策已经是综合各方面情况考虑很适宜的政策了,如果每个官员都能像王文川一样严格按照法规行事,那么各地都会像王文川当知县时一样,治理的井井有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