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7 (第1/4页)
是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但是窦氏却担心国家要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国库空虚,无力建造学院,因而对于此项决议极竭力反对,原氏声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主动把庐陵府的老宅让出,并提供书帛费用,熹宗龙心大悦,当即赐名大义书院。至此,清流一派开始明显偏向原氏,忠显王及长公主进出皇宫的自由得已解禁。 六月初六,东庭皇朝一年一度最大的文人集会--洛阳诗会,又名“六六文会”,如期在风景瑰丽的洛阳城召开,这次诗会盛况空前,因为迎来了京都的两位贵客,风流王爷--忠显王原非清,及素有“京都清泉”之称的四大公子之一“清泉公子”--宋明磊的到来,然而最让广大儒生疯狂的是四大公子之首,踏雪公子原非白的出现。 如果说附马原非清的光临,显示了原家对当代大儒的支持,宋明磊的出现,表明了原家对各文学流派的友好,那么原非白的到来,则是一种征服,他征服了整个洛阳城,征服了整个东庭的笔杆子。 在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之流往往流行峨冠博带,高屐宽衣,而原非白依然是一根玉簪束发,白衣飘飘,不以显赫的家世压人,亦不以双腿残疾引人垂怜,谈笑间,锦绣文章脱口而出,原非白本就成名甚早,叔父辈的名人自然对他大力夸赞,而年青一辈见识到他的绝世风采,立时倾倒,他的每一首诗词都流传甚广,小至井边打水的妇人,大到当今皇帝皆能念出他几句成名诗句,旦凡原非白出入街市,洛阳老少人人争先恐后地群以围之,皆能以一暏其绝代风华而为傲;城中不论男女,皆争相仿效其举止打扮,玉簪的价格一夜之间暴涨数倍,供不应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